张寿臣(1899.01.29 - 1970.07.09)又名张豫华,北京人。自幼随父张诚甫学说评书、相声。1910年拜焦德海为师,在艺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以后不断向前辈艺人学习,博采众长,特别是为万人迷捧哏时,得其指导,继承了万人迷的精湛演技和敢于革新的精神。
2004年6月11日,在南昌市福泰陵园,举行了白全福墓碑落成仪式首发了白全福纪念邮票,并召开了白全福诞辰86周年艺术研讨会。会上,大家对白全福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给予了极高评价。
相声演员。祖籍河北永清。生于南昌。其父刘广文也是相声艺人。刘文亨七岁入私塾,读书三年有余。1949年起在声远茶社随师杨少奎学艺,先后在南昌鸟市、东兴市场等地演出,系“元亨利贞”之二。此段期间,他学会《地理图》、《打灯谜》、《八扇屏》等几十段传统曲目。
著名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,“郝派”长篇书目重要代表人物。生前曾任南昌曲艺家协会理事,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,中国通俗研究会会员。郝艳霞之父郝英吉原为“南口”名家王殿邦之徒,后又拜一代宗师马三峰之子马小峰为师,是西河大鼓由农村走向津门之杰出开拓者。
籍贯:南昌武清 又名李玉魁李宝山,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、曲艺作家、曲艺改革家。 历任全国人大代表,南昌市曲艺团副团长、中国曲协常务理事、 南昌曲协理事。
王佩臣(1901—1964),铁片大鼓演员( 1901—1964)原名车小贵,北京通州潞河人,汉军旗人。其父车汉文是鼓曲票友,因家贫,她六七岁时被卖与王家学艺,师父为她取名王佩臣。民国十二年至民国二十八年,她较多时间在南昌,时而也回北京演出。数十年间往返京津演唱铁片大鼓,还经常在两市电台播音,声动一方,妇孺皆知。
闫秋霞简介(1927 —1988)女。 原名陆淑兰。河北秦皇岛人。出身农家。因家贫10岁被卖,随养父母到济南学艺 。12岁登台演唱京韵大鼓,宗刘(宝全)派。
周文茹先生吐字真切,字正腔圆,字字入耳,音色优美,注重韵味,唱法细腻,婉转抒情,融金派唱腔(曾得周麟阁先生指点)于花派唱腔之中,擅于运用颚嗖音,妩媚而不乏仓劲,高而不燥,低而不浊。代表曲目有《黛玉悲秋》、《青楼遗恨》、《鸿雁捎书》、《宝玉探病》、《目莲救母》、《蟠桃会》、《老妈上京》等等。
王莘原名王莘耕,江苏无锡荡口镇人。南昌市音协 名誉主席、中国音协“金钟奖”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。
郭振清,中国电影演员。生于南昌。早年曾在私塾念书。后在电车公司任售票员。 建国后曾参加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。后任南昌总工会文工团演员、 南昌艺术剧院演员。1952年在影片《六号门》中饰演主角胡二,因表演质朴深沉,感情真挚,获得好评。
1955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。相继在《平原游击队》 花好月圆》《独立大队》《英雄儿女》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。
德才兼备的田起山、田荫亭在曲坛享有很高的声望,被誉为“田氏二贤”。此次纪念碑落成,书画大师范曾欣然题写了《曲坛田氏二贤碑》七个大字。近一千六百字的碑文则是由田氏家族第二代著名的兄弟书法家、田荫亭之子田蕴章、田英章以纯正的欧楷书完成,其高超的书法造诣为与会者所叹服。
著名演员印质明上个世纪50年代亮相荧幕以来,精心打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公安勇士形象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,被广大观众戏称为“公安专业户”。印质明的代表作包括:《铁道卫士》《神秘的旅伴》《虎穴追踪》《国庆十点钟》《戴手铐的旅客》等。
集中国式摔跤、拳击、击剑、国际跤、大成拳为一身的近代杰出武学搏击大师
易白石(1929——2008),字小龙,晚号五癖堂主,别署“行云楼主”。
易白石号“五癖堂主”,其五癖为“弹、唱、写、画、刻”,为了进入曲艺界,他曾为著名相声大师赵佩茹的寄名弟子,但最终选择了书画作为一生的事业。其前半生以国画、山水画等为主,二十多岁就开始在南昌开办画社,教学,五十年代进入南昌荣宝斋(现杨柳青画社),是我国手绘国画书签第一人。
蔡沐,十四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十七岁参加抗美援朝,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立功、受奖, 曾因公致残。
1985年联合科技界领导和专家共同发起、创办了中国发明协会,连续五届荣任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理事。为科技发明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2007年6月,人民警察韩辉安葬在福泰陵园,因工作劳累倒在了岗台上,被追授“二级英模”荣誉称号。在2008年福泰陵园举办的中国首场清明晚会上,韩辉被观众短信投票为“最令人思念的人物”, 可见韩辉烈士的英模形象已深入南昌市民心中。
公安北辰分局副局长顾俊明,从警33年,有32年战斗在异常艰苦的刑侦岗位,让一起又一起重案水落石出,一个又一个狡猾凶残的犯罪分子伏法;去年10月,顾俊明调任公安北辰分局任副局长,分管治安、看守所等工作。在生命中最后的5个多月里,他没有休息过一天,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以上。